我是一战上岸。本科来自上大,初试成绩是政治71、英语80、396经综118、431金综140,总分409,排名上外金砖初试专业第一。
因为每个人的学习方法、复习情况都是因人而异的啦,所以此经验分享只作为一个小小的参考~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!
首先在备考工具上,我是iPad看网课?纸质化笔记,模拟卷也很多是在iPad上刷的,这里不推荐为了自律完全不和电子工具接触,考研毕竟不是高考,很多信息和资料需要自己去获取。我是用番茄TODO控制自己学习时间不玩手机,类似的forest等软件都可以。最重要的还是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!
备考时间安排上,我大概也算开始的比较晚的,大三寒假开始就看了数学网课,但是开学后学校事情太多?玩性比较重还是没花什么时间备考,六月中旬回家后才开始正式进入考研状态,也就是说备考了半年左右。我觉得对金融本专业考研而言足够了,因此学弟学妹也不必焦虑,还有很多时间。
作息大概是8:00起床(我知道我起床在考研人里算很晚,但我真是起不来床选手,此处感谢我麻麻每天不辞辛苦地把我弄醒),上午8:40-11:50,中午小睡一会儿,下午2:00-17:30,晚上18:00-22:30。其实这也说明考上研并不一定需要每天特别早起或者怎么样,选择适合自己的作息并坚持就好。
政治(71):政治是我花时间最少的科目了,我高中直接进的理科班,可以说是初三之后一天政治都没学过,当时心里还是挺没底的~大概是八月底开始二倍速看强化网课,用的资料是他的核心考案,大概一天一节吧,然后跟着进度做肖秀荣1000题。肖8出来之前把1000题刷了三遍,后两遍是小程序(能刷题的有很多,这里就不推荐具体的了,认准肖1000题就行)第一遍正确率不太高,三刷差不多在90%以上了。我是在往返家里和自习室的路上刷的。
肖8出来后大概能做28-35分,当时知道这个成绩不太行,但也没太灰心,对着解析看了一遍(肖8到肖4都蛮好用的,重点清晰)又做了很多市面上的政治选择题,买了肖老的背诵手册(虽然很惭愧的也没有看几次),米鹏6套、腿4什么的也都做了,做政治选择题一定要做完再对答案,千万别做着做着忍不住翻书或者看答案确认。同时我每天早上最后快到考前做的几套大概稳定在44分左右,心里也算比较安定了。
11月每天睁开眼刷牙洗脸吃早饭的时候就开始在gz号听了腿姐带背,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能记住多少,但是腿姐声音真的蛮好听的,而且不会耽误大段学习时间。大题考前背肖4就可以了。
我总结的政治学习的窍门就是,多做选择,多利用碎片化时间,一天平均用时1小时左右。包括看网课啊啥的,可以在专业课和数学学的精疲力竭的时候看,相对还是轻松一些。大题多写点字,我是基本都把格子写满而且比较密集,时间差不多刚好够用。不必太焦虑于政治,毕竟大家分差不会太高,只要准备的差不多就OK。
英语二(80):我的英语基础是高考全国一卷134、大一四级纯裸考586,所以也没有在英语上花太多的时间。前期复习主要是背单词?做阅读,我只做了真题,全国二卷-全国一卷-全国二卷这个顺序,先做全国二卷对难度有大概的了解,再做全国一提升难度,最后一遍全国二就很轻松了。但我觉得这个思路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,全国一二很明显的区别在于一更偏学术,二更日常生活化,如果是时间不够或者是精力不足只做自己要考的就可以了。
11月之前我都是每天做两篇阅读(不会的生词标出来,还有没看懂的句子之类的,订正很重要),在往返自习室的路上背单词,我用过几个单词软件,个人感觉不背单词最好用而且免费,可以直接背红宝书,基础好的背核心词就可以了,缺点是进度缓慢需要比较早的开始,否则就会像我一样每天对着300+个待复习开始崩溃……一天也差不多是用时1小时左右。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背单词了,千万要早开始早积累。
11月阅读基本错误率很低了,开始准备作文和小三项,语法基础不好或者做题速度慢的建议直接背模板,80%都可以用固定句式解决。对自己作文水平不放心可以去一些能批改作文的App自查一下,我用的是批改网。最终考试的做题顺序我是阅读-七选五-完形-翻译-作文,时间不够的可以最后写完型,性价比比较低,作文一定要写完。
396经济综合(118):这大概是我耗时最长的科目了,我自小就怕数学,高考在卷子比较简单的情况下也只考了113,大学期间高数也是擦边飞过。一开始我并没有决定考396,所以复习了数3,看了网课,做1800题,大概在九月初的时候,一遍复习完了,我却觉得一点希望都没有,做题做了再多也像是没有头绪一样。当时我意识到数学会成为拖我后腿的科目之后,决定改变我的目标,花费了一晚上了解396,最后决定了考上外,也就是不需要考数学3了,因为我向来是选择更好,包括逻辑作文也不差,这个选择至今我还是比较感谢的,如果考了数学三,可能我三位数都考不到。
按照考试内容分三个模块来说396吧:
数学:即使转了396,70分的数学仍然是我复习的大头。396数学内容少了很多,而且难度也有所下降,但相应的做题时间也很紧张,还需要安排好其他两门的占比。但因为我做题速度一直很快,所以并没有觉得太大的不适应。前期做题主要是张宇的优题库和周的配套讲义,还有听网课时记的笔记。
九月中旬的时候我试着做了一遍22真题,大错9个,对答案对的心里拔凉拔凉的,但是考虑到还有三个月,对自己说没关系还来得及。后期看完一遍冲刺网课后主要就是刷题,基本是早上一套(严格按照考研时间)晚上一套,错题全部整理在错题本上,大概一天花4-5小时来准备数学。我当时有个坏习惯,做卷子中途总是忍不住看答案是不是和我想的一样,为了对抗这个习惯我每次会先用订书钉把答案那几面钉的严严实实,做完再拆开对答案。因为我不定积分这块比较薄弱,就专门从网上搜了专项练习来做。当时真没觉得做数学很困难,反而觉得很有挑战性。
最后一个月主要是做周的最后10套和N刷三年内真题,尤其是23年的,我前后做了三遍。然后我把错题按照类型分类整理,每次遇到不会的新题型就记下来,我觉得我的数学学习方法比较有种笨鸟先飞的意思,不过效果也是很好的,大概在最后几套我可以稳定在60-62分,错5个以内,这对我而言已经很满意了。
逻辑:我9月准备转396后就做了真题,大概维持在20题错3题的水平,然后我就也没有看网课或者是看资料(时间紧张,而且那些资料的书面解释反而会把我绕晕,这个真的是因人而异),我做了鑫全的1000题,每天30分钟一套做完对答案,错的题目就反复琢磨直到琢磨明白为止,最后考完因为没对答案也不知道自己错了几个,但是做的时候感觉还是蛮顺手的。我觉得只要把所有错题都琢磨明白,并且保持住手感就可以了,逻辑的题型很固定,基本上都是举一反三。
作文:这个我是11月才开始准备的。因为我从小作文基础比较好,也比较有把握。断断续续看了B站的课程,个人感觉帮助很大。也是自己看了鑫全的资料,最后12月模拟写了几次,感觉没有大问题,考场上也是写得很顺利。
431金融综合(140):这门课是学校自命题,我觉得找准学校的风格很重要,因此择校、择辅导班越早越好。我本人是九月才确定目标院校,因此后期花在专业课上的时间也非常多,压力比较大。好在报名了金程,让我专业课的学习效率增高。
我先是看了去年的复试名单的单科成绩,发现金融综合的成绩普遍比较高而且稳定在120+、130+,猜测到上外专业课给分不会压分,心里有了点底。再看往年试卷,全部是主观题,几乎没有计算,以金融学为主。因此我花了大量的时间看书背书,大概前后过了四五轮吧。我是采取多轮并行的方式,大概看书到10章的位置,用时从第1章开始整理笔记,两边一起推进,看完书后再从新开始写思维导图。
备考书目是指定参考书(金融学 公司理财)和配套的习题册,这两本书我都看了很多遍并且整理了笔记,第二轮用的是三套,第三轮到第五轮用了机构给的资料。同时我一直在看金程考研的网课,每个阶段都有配套的网课,宏观和微观会有不同的老师,每个老师讲的都非常好,我非常感谢宏观安老师的讲解,深入浅出、娓娓道来,把知识体系完全立起来,让人快速理解各种复杂纷乱的概念。
因为我九月才确定目标院校,因此需要补之前的专业课网课,不得不说虽然我当时已经学过两轮了,再听基础专业课还是有很大的帮助。辅导班给的题目也很好地查漏补缺了我的弱点。
专业课的资料上,可以说辅导班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。市面上的资料固然好,但是都是泛泛的知识,没有任何针对性。金程考研从开始给的资料就是完全针对报考院校的,从基础知识的梳理,到高分宝、背诵手册,再到冲刺用书,最后的热点册,每个阶段都很符合当下的学情。
如果没有这些资料盲目地背专业书,就完全抓不住重点和热点。我最后把两本红宝书和一本背诵手册反复背反复背,直到别人一说题目概念我就可以脱口而出的程度。到这时候我才对专业课的输出彻底放心。
暑假结束和考前金程都有模拟,严格按照考研的时间发卷收卷。考前最后一个月可以说是心态起伏最大的时候,尤其是对真的非常想考上的同学而言,各方的压力和对自己的怀疑都会很容易压垮心态。最后的模拟上我也是获得了比较不错的成绩,在金程班主任的反馈和鼓励下,对考研有了较大的信心,心态也变得比较平稳。
至少对我来说,没有金程的帮助,我不可能获得初试第一名的好成绩。
(背诵默写金程的资料)
(12月的有效学习时间)
(使用金程的资料)
(专业课模考)
(396模考)
复试方面,我觉得参考书上变动不大,重点还是心态平稳、做好面试部分。因为面试占了相当高的比例,要练习好面对面输出组织语言的能力,以及英语口语的熟练度。上外的复试面试双盲,这对很多担心本科歧视的同学来说也是好消息,非常的公平公正公开。
最后是备考的娱乐。这点我觉得也非常非常重要,因为备考的过程心理状态实在是要维持好,如果一直机械化学习人真的会出事,至少我是这样。
我当时的经验是绝不能打游戏(容易收不住),豆瓣、小红书、抖音之类的App都从手机卸载了,需要看的话可以从iPad看,尤其是短视频完全要戒掉。
听歌是最主要的娱乐活动,我个人是听着音乐更容易专注,所以学习的时候基本都戴着耳机(模拟考除外),然后差不多一两周看一次电影、休息的时候三刷了老友记(电视剧一定只能看看过的很熟悉的 来放松自己,否则可能会上头看一天),还看了几本书。
体感这几样相对而言比较不容易分散精力,可以在娱乐结束后立刻回归学习状态。因为我是在家里备考的,暑假和十一的时候几次和朋友出去玩放松,十一之后基本每天都在学习了。我看到有人的学习方式是一周休息一天完全不学,我个人不是很赞成,我更倾向于一周抽出三个1/3天用来娱乐,因为如果一整天都不学习负罪感很大……上午一般效率会更好,所以我会选择晚上比较累的时候看电影或者看书放松。还有就是出门夜跑,我觉得可以适当出门呼吸一下新鲜空气,没必要跑得很快很累,戴上耳机走走也是很好的。身体是革命的本钱,千万不能在长征结束之前倒下。
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经验啦,希望25考研的学弟学妹们可以收获好成绩!
丨本文由金程学员撰写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。